浙江大学 - 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中心动态
余潇枫教授成功申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
文献来源: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08-12-31 点击率:1

  日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申报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对能力建设研究”被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正式立项。

  在当前全球化的影响下,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造成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传统军事、政治和外交领域之外的诸多问题也同样会造成安全形态的改变。中国于20世纪末提出新安全观,多次在政府报告中指出要重视非传统安全的挑战和应对。生态环境、经济金融、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突发群发事件等与“安全形态”紧密相连并可能引发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凸显出其价值、意义和迫切性。

  面对来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和风险,以及与之相应的公共政策设计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何理性科学地预测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已经显现或者潜在的危机和威胁,怎样制定和选择相关的公共政策与治理方案来消解非传统安全威胁、规避不确定的风险、应对常态或非常态危机,如何加强中国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能力的总体建设,如何促进经济环境的均衡协调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及和谐世界的发展愿景,不仅仅是中国政府需要面对和回应的迫切问题,也是学界需要和值得研究的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同时更是具有前瞻性、长远性、系统性、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

  在此背景下,以余潇枫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聚焦非传统安全应对能力建设这一视角,旨在梳理中国面对的各个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找寻中国应对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的基本理论范式和相关模式与途径,有利于中国拓展新的安全空间,有助于中国提升在国际安全合作中的地位,有助于中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高中国处理全球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不但对国家安全重大意义,同时在国家经济、产业领域也具有一定意义,有可能引发新的“安全产业”的兴起,对“安全产业”的发展具有导前性作用。同时,也将会对学科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有助于形成多学科、跨学科、综合的、交叉的新的横断性安全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