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 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核心课程  教学内容
非传统安全管理
文献来源: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2-06-25 点击率:66
 
非传统安全管理
 

            浙江大学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人”为办学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人文修养与科学精神的双重熏陶。本课程以学校办学定位为基准,面向全校的优秀大学生,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范式和形态,特别是“类伦理学”的主要思想特色以及与周遭世界的伦理关系的处理,培养人文关怀,增强伦理意识,并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自己的道德实践,从而善待周遭、自觉为人。
 

 
浙江大学本科生,以竺可桢学院学生为主,包括其他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本课程内容除了系统讲授伦理学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及中西方伦理思想之外,还就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网络和人与世界的伦理关系进行具体的专题讲授。并且,在每章前都提示“本章学习要点”,章后设计了概念解释题、思考题、论辩题和道德实践题等一系列配合教学的课后习题。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本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包括:(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3)课堂辩论;(4)道德实践;(5)课后作业;(6)课外辅导答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范式和形态,特别是“类伦理学”的主要思想特色以及与周遭世界的伦理关系的处理,培养人文关怀,增强伦理意识,并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自己的道德实践,从而善待周遭、自觉为人。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课程在课时分配上将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十分重视学生的教学参与,包括学生团队的建设、课堂讨论的开展,课程辩论赛的组织、道德实践的总结与反馈等实践环节的教学:一是实践环节教学的时数占总教学时数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认真选好实践的主题,使之贴近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趣味性;三是教师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和总结,例如在每次辩论后进行现场点评,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对学生们的道德实践进行评价与分类总结。
          伦理学是一门研究何者为善以及如何行善的学问,而涉及人的本性的种种伦理问题,总是这样那样地折射出人与周遭世界的某种价值关系。因此,本课程通过重视和组织好实践教学环节,一是能使学生感受到伦理学的具体内容,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书本知识;二是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可以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的教材采用本课程的负责人余潇枫教授编著的讲义《人格之境??类伦理学引论》(The Highest Realm of Personality: Introduction of Species Ethics),此讲义是浙江大学精品课“伦理学”的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积累编写而成,第一稿启用于2002年,第二稿启用于2004年,第三稿启用于2005年。该教材2006年8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共约25万字,分十章,内容详实,观点独到,设计独具匠心,并且在教材深度上循序渐进,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学习。

          实践性教学环境

          本课程十分重视运用杭州西湖及浙江和周边省特有的文化环境,重视对学生实践理性能力的培养,如:
          1.根据道德实践题“通过一次参观考察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写出考察笔记”的要求,同学们或在假期,或根据以往自己的旅游经历,或与家人一起,或同学三五成群,参观游历了承德的小布达拉宫、湖南长沙“求索园”、陕西楼观台、杭州灵隐寺、灵峰、平谷县报恩寺、河北抱犊寨、温州、国清寺、内乡县衙、塔尔寺山东孔庙、雷峰塔、峨眉山、山西乔家大院、河南老君台、普陀山、湖北孝感、崂山、岳庙、武汉归元寺、泰山、河南少林寺、承德外八庙、东方文化园、北京故宫、济南千佛山、抱扑道院、八达岭长城、浙江大学、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苏州北寺塔、大佛寺、西递古村、四川青城山、径山等地,写下了独特的旅游感受,对中国传统文化伦理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很好的结合起来。
          2.根据道德实践题“以寝室为团队履行一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小活动,并写出个人体会”的要求,学生们进行相关的实践有有:西湖污染物打捞、集体购买可长期使用的饭盒、紫金港校区道路打扫、校园植物草坪维护、玉泉山拾垃圾等等。适合不同人不同情景的选择践行,且效果颇好。(详见道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