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总理强调:民生政府要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等;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这表明了新一届政府的使命观:“保合太和”。
“保合太和”是《易经》中关于社会安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价值词,意即要和而不同地保持合作,共存共赢地永久和美。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对安全的最早“梦想”。 从非传统安全视角观之,安全是永恒的公共产品,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价值基点。中国随着防御军事战争能力的加强,“社会安全”与“人的安全”越来越受到政府关注,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安全问题正在被纳入国家安全的范畴,生态环境、资源保障、能源供给、食品安全等都正在成为政府决策的重大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和美中国”(和谐社会加美丽中国)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被新提上议事日程的重大目标。然而,当人们的日常生活资源如安全可靠的饮水、空气、食品、药品等成为一种经常缺失的公共产品时,客观上人们会给执政的政府打上不及格的分数。
本届政府将更关注社会安全与人的安全维护,特别是当面对“经济报喜、社会报忧”、“政府做事、群众闹事”、“违宪不违法、信访不信法”等社会现象时,政府需要花大力气与大投入来维护稳定。以往常见的政府事后“救火”是一种“消极安全”,缺少事前“编织”式的“积极安全”。如此看来,“编织安全网”的施政方针本身就是一种值得称赞的“积极安全”。
当中国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重挑战之时,政府“编织安全网”的方式与能力是考验政府安全治理能力的尺度。一些西方大国,当社会出现问题或经济危机时,向世界输出的是“困难”与“麻烦”。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所不齿的。联合国在上世纪末强调要重视“人的安全”,即要重视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共同体安全和政治安全,这为各国政府编织安全网提出了世界性标准。
放眼世界,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将首先不是政治制度的竞争,也不是经济制度的竞争,而将首先是安全制度的竞争。因“不科学发展”而带来的种种风险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安全才是发展的前提和核心。否则,不安全的“高铁”还不如低速的“慢车”,不安全的“高GDP”还不如农耕式的“桃花源”。
因此,政府“编织安全网”的价值实质,就是以民生的安全保障为己使命,通过科学发展,确保人民“免于恐惧、免于匮乏、免于耻辱”,这也是全社会的基本理想。无疑,“安全梦”是“中国梦”的第一景,没有“安全梦”的落实就难有“中国梦”的憧憬。
▲(作者:余潇枫,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