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 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中心动态
中心举行“总体国家安全维护”学术沙龙
文献来源: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4-05-29 点击率:1

2014526日下午630,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在紫金港校区西一教学楼410会议室举行了“总体国家安全维护”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非传统安全研究的范式、模式与方式创新。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沈文华、非传统安全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常务副主任米红教授、王江丽副教授、孔小惠讲师以及非传统安全管理专业、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专业的部分博士生、硕士生、MPA学生、行政管理本科生等参加会议,会议由余潇枫教授主持。

米红教授作了关于“非传统安全管理学科领域的合作与学术创新设想”的主题发言。米红教授首先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指出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等11种安全构成了国家安全体系,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并重,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其次,米红教授结合自己的学科研究方法,论证了用定量分析方法来深化余潇枫教授提出的非传统安全危机应急管理“四点五阶段”理论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内源性、外源性、双源性、多元性分类等理论的可行性路径,为非传统安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交叉研究指出了突破点,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安全态”概念。

沈文华书记认为,米红教授将非传统安全的范式、模式和方式相结合,为大家作了精彩讲述。并指出推动学科交叉研究,发展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和一体化的范式一直是我们学校所倡导和支持的,而非传统安全研究是不同大类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平台,希望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接下来,各位老师和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余潇枫教授简要阐释了非传统安全的“三大威胁”、“四大特征”、“两大困境”以及走出困境的总体思路。王江丽老师指出,习近平主席在最近的亚信峰会上提出的“亚洲安全观”引起了外媒的重视,现在中国内外面临众多风险与挑战,需要特别重视的议题有:边疆安全治理如何深化?中国与邻国的边境与利益冲突又如何化解?储昭根博士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弥补了“新安全观”在新形势下的某些不足,并将非传统安全纳入安全大战略框架。其他老师和同学就非传统安全范式、模式和方式的建构与融合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就安全与发展最佳模式的探寻、跨学科的交流结合、中心未来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