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 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中心动态
“浙大东方论坛”第165讲“美国亚太战略转型与智库的作用”
文献来源: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5-01-07 点击率:1

           1230日晚,浙大东方论坛165——美国亚太战略转型与智库的作用,在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138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美国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赵全胜教授主讲,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主持。

二战后,亚太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在起伏中上升,尤其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关系紧松更替,美中关系也波澜不断,美国亚太战略及其重返亚太pivotal Asia)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紧密关注,同时也让理论界产生了一个谜语puzzle),即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美国进行重返亚太的战略定位呢?

赵教授说,经过他对华盛顿重大外交政策制定过程的长年观察与研究,他发现这个决策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而其中一个就是战略核心团队strategic core force),这个团队对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产生了极大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美国的pivotal Asia的战略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这个战略核心团队的影响。为此,赵教授披露了美国亚太战略政策制定中的旋转门revolving door)现象,即重量级的研究者进入美国高层政策部门,在战略研究与政策中形成包括顶层设计、关键顾问和政策执行的战略核心团队,并对重大政策的确定与执行直接产生影响,如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傅高义(Erza Vogel)、奈(Joseph Nye)等都从著名大学旋转到美国国家决策高层并对亚太战略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美国战略核心团队还在朝核、台湾、南海等区域性重大问题的决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赵教授看来,这一战略核心团队要发挥决定性作用,需具备六项条件:战略性行动团队、扎实的国关理论与政策背景、敏锐的洞察力与长远的眼光、善于创新与大胆思维、政策辩论的自由环境以及独挡一面的执行者。

听众们对赵教授的讲演产生了极大兴趣,再加上余教授幽默风趣又独到精辟的评论和总结,在互动环节提出了有关中日关系、中国一路一带政策、台湾问题、美国全球战略、中国智库建设、中国外交政策转型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赵教授对这些提问一一给出了具体的回答。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智库的声音及其在国家决策中的作于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我国智库建设也正在全面推进。赵教授关于美国旋转门与国家决策中智库作于机制的介绍,在很多方面启示了我们关于智库研究与智库作用机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