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 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中心动态
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参加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研讨会
文献来源: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5-09-04 点击率:1

           201592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研讨会“国际战略研究在中国:理论、方法与中心议题”在北京大学北阁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外交部政策规划司、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兰州大学、云南大学等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分为上下半场,就国际战略研究的范畴、理论与方法,国际战略研究与中国战略,地区国别研究与国际战略,全球问题与国际战略研究四个议题展开了热烈和深入的探讨。会议上半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介绍了“国际战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情况以及本次会议的宗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顾问崔立如教授阐述了国际战略研究的范畴、理论与方法,外交部政策规划司杨小茸副司长和国防大学肖天亮副校长分别从中国外交和国家安全角度发表了对于国际战略研究的看法。会议下半场,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和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教授就“地区国别研究与国际战略”这一议题阐述了各自看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教授以世界经济研究的战略意义为主题做了发言。

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参加会议并就“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战略意义”作主题发言。余潇枫教授指出,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四方面的国际战略意义:第一,非传统安全问题会带来“非传统战争”,改变了传统战争的方式以及国际竞争的形式;第二,非传统安全问题推动了国际权力结构的转型,在消解世界霸权的同时推动世界格局朝向多元化发展;第三,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了非国家行为体的战略作用,国际战略研究应重视多元化主体的合作;第四,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对突出了新兴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地以及提升“超国家”治理能力(如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超越主权本位的国际协调能力等)的必要性;第五,非传统安全问题改变了国家战略研究的方法论,应重视突破传统的国际战略研究视角与方法,运用后结构主义等理论方法来研究未来国际战略。

注: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牵头,邀请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与日本研究院、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外交部政策规划司、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作为协同合作单位,联合成立的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为一体的学术创新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