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 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中心动态
“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隆重举行
文献来源: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5-10-23 点击率:23

           10月21日晚,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浙江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西湖区科协、杭州市食品营养学会联合承办,浙江山清水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协办的大学生辩论——“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223隆重举行。由24名选手组成的6支队伍,包括3支正方、3支反方,进行了三场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

本次活动由余潇枫教授担任总指导。赛前由沈立荣教授对非传统安全管理核心通识班(142人)和非传统安全文科班(102人)讲授了专题宣讲,课程助教王梦婷、王倩、张泰琦、张伟鹏、潘临灵、孟子然等组织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赛前准备。组织方按照国际大学生辩论规则,进行了精心筹备、组织和策划。 

参加这次辩论的辩手来自浙江大学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的许多学科,多名辩手来自竺可祯学院混合班,求是科学班,赛前经过充分准备。每场辩论包括立论、论证辩驳、自由辩论、总结陈词等四个环节。正方选手们陈述了转基因食品的技术背景,认为转基因作物具有抗病虫、抗逆性,具有提高营养价值,减少农药污染,其商业化有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组通过评估认为“目前上市的所有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商品化具有严格的监管体系。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粮食、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发展转基因技术对解决粮食问题意义重大。因此,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利大于弊。而反方认为,转基因食品存在导入外源基因可能带来的人体过敏安全问题和难以预知的各种风险,基因飘逸带来的生态风险;况且转基因食品商业化还会带来环境威胁、造成社会文化宗教等问题。此外,转基因技术大多被商业资本所控制,逐利行为会导致种子被少数国际大公司垄断,传统农业萎缩,种植成本大幅度提高。目前监管体制还不完善,监管还有漏洞;全球粮食问题不是数量短缺,而主要是分布不合理,增产可以用传统育种技术来解决。因此,认为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弊大于利。双方舌战精彩连连,这一平台成为选手们角逐学识、口才、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的赛场。辩手们一针见血的问题,灵活机智的救场,雨点般的反问,使听众大呼过瘾,评委赞不绝口,会场里不断响起雷动的掌声。

现场担任评委的有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余勇平部长、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陈仲达主任,浙大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陈素珊副书记、应铁进教授、沈立荣教授,浙大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陈丽君教授,以及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王立铭教授。余勇平部长对浙江大学和杭州市食品营养学会组织的精彩辩论给予高度评价,对通过辩论进行多方观点沟通的科普创新探索给予充分肯定。专家评委们就转基因食品安全争议与科学素养,选手表达中存在的知识点问题、逻辑与技巧问题,辩论与科普的创新意义进行了点评。陈丽君教授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专门的问卷,在比赛前后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将从心理学、管理学角度对目前社会高度关注的转基因食品问题进行科学分析。

根据现场评分结果,最后产生的四支队伍是:《非传统安全》通识课D班、《非传统安全》通识课B班、《非传统安全》通识课C班、《非传统安全管理》班级。这四支队伍将参加111日下午在杭州市科技交流馆举行的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