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 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中心动态
余潇枫教授受邀在陕西师范大学开讲“和合主义与边疆安全”
文献来源: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更新时间:2016-06-17 点击率:1

       2016614日,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受邀与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师生进行交流,并为陕西师范大学师生作了主题为“和合主义与边疆安全”的讲座。

    614日下午,余潇枫教授与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李琪教授,副主任黄远达教授等二十多位师生就非传统安全研究中心定位、成果以及中国智库建设等内容进行了讨论。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的前身是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于2004年成立,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学术研究机构,以建成为服务国家安全战略与建设的“智库性研究机构”为宗旨,经过近10年的培育和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614日晚,余潇枫教授为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及硕博生作了“和合主义与边疆安全”的专题报告。报告分为三大部分内容:一是非传统安全及其威胁;二是和合主义内涵及外交实践;三是认同与边疆安全治理。余潇枫教授指出,“认同”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变量,它直接影响国家之间安全设防的必要与程度,影响国家安全及制度运作的合法性基础,还直接关涉社会安全实现的可能性限度。中国的边疆安全治理始终以传统安全为重点,即采用政治、军事及外交手段处理边疆安全事务,研究者也将目光锁定在传统安全的范围内。但边疆安全不仅仅是边界没有冲突、领土不被侵犯、主权不被干涉,而且更重要的是边疆地区人心的安全感。在“认同”的社会心理参与下,安全已不是单纯的“客观”问题和个别主体的“主观感受”问题,而是“主体间”复杂互动的“社会安全性”与“体制合理性”重新确认的问题。基于认同对于边疆安全治理的重要性,余潇枫教授提出建构“边安学”学科。他指出,“边安学”是以边疆安全为研究对象、以探索边疆安全治理规律为主要内容的交叉性学科。其问题域是边疆安全治理,价值基点是“人的安全”,理论范式是“和合主义”,研究重点是边疆安全能力建设。他强调,“和合主义”的理论范式是解决“异质”状态中多元冲突的最有价值的现实示范。因此,“和合主义”既符合中国建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方略,又符合解决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所要遵循的理论原则,也是获得世界范围内更多认同的“安全话语”。

    讲座后,余教授与全体师生就“整体安全与局部安全的关系”、“宗教与边疆安全治理”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