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时间11月15日上午,Geront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会议在西雅图拱形会议中心603室圆满举行。本次会议以“Risk Factors for Financial Fraud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in Different Cultural Settings”为主题,邀请了来自浙江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的专家学者与会。
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主任米红教授,前美国老年学会(GSA)主席Peter A. lichtenberg教授,密歇根州立大学孙飞教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大数据和政策仿真研究室主任张一名,中国劳科院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郭婕,明尼苏达大学Marguerite DeLiema教授,宁波工程学院“一老一小”发展研究院刘欢讲师,浙江大学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博士研究生司婉婉,伦敦国王学院硕士研究生宋蕙汝等参加会议。会议由米红教授主持。
聚焦于老年人金融欺诈风险这一日益严峻的社会议题,研究者从美国和中国大陆老年人金融欺诈的风险因素、特定老年群体的欺诈受害特征展开讨论,旨在降低弱势老年人(如患有痴呆症的老年人)金融剥削风险的干预措施。
会议共有五个主旨发言:
1、Prediction of Financial Fraud Risks Among Older AdultsThe Application of GA-XGBoost Model
该研究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从个体微观的视角,运用GA-XGBoost机器学习方法,从22232个60岁以上老年人的观测数据中,分析了老年人金融诈骗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从70个特征变量中,通过数据挖掘,发现孤独感是最关键的风险指标,其增加会显著提高老年人受骗概率。此外,重大生活事件、日常支出波动、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都对金融诈骗风险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不仅构建了金融诈骗风险预测模型,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社会干预策略。包括加强老年人金融安全教育、完善金融监管机制、鼓励家庭成员密切关注老年人经济状况,以及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护网络。此外,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60岁以上老年人被骗案件较2022年增长14%,总损失超过34亿美元,凸显了这一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2、Risk Factors for Financial Fraud Among Older Chinese:An Analysis Based on CHARLS Data
在中国这个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国家,老年人金融受骗风险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揭示了老年人金融受骗风险的复杂影响机制。研究选取了60岁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共2351个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了金融受骗风险的诱因。
研究发现,生活能力、家庭关系、个体状态和素质能力等多重因素显著影响老年人的金融受骗风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心理脆弱性和物质水平在这些因素与金融受骗风险之间发挥着关键的中介作用。例如,生活能力越困难的老年人不仅直接增加金融受骗风险,还会通过心理脆弱性间接提高风险。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情境下家庭关系的融洽程度对降低金融受骗风险具有独特意义。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发现:个体状态较差的老年人确实面临更高的金融受骗风险,但物质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作用;令人惊讶的是,素质能力越高的老年人反而可能面临更高的金融受骗风险。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老年人金融决策行为研究,也为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四项政策建议:首先,关注老年人日常生活并加强身体素质;其次,构建和强化家庭关系纽带;第三,培养老年人保持理性思考和增强风险辨识能力;最后,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素养水平。这些建议旨在全面降低老年人金融受骗风险,保护他们的经济安全和生活质量。
3、Who Experiences Mass MarketingFraud in America? A Survey of KnownVictims
研究目标是防止老年成年大规模营销欺诈受害者再次受害。研究包括对美国邮政检查服务调查数据的分析,与邮政检查服务合作开发和测试预防策略,以及对受害者进行调查。与美国邮政检查局(USPIS)的合作至关重要,USPIS 是邮政的执法部门,2018 年有 441 起邮件欺诈定罪,其使命包括向消费者宣传和教育欺诈计划。
研究发现,单封信件和多次邮寄干预措施在 4 个月的随访期内,能降低受害者的再受害率。调查发现,受害者多为老年人,社会隔离普遍,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大部分受害者对干预措施有积极反应,且多数希望在遭受诈骗时能收到 USPIS 的通知。研究得出结论,告知受害者并提供防欺诈材料能降低再次受害风险,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评估干预对慢性程度较低受害者的有效性,以及测试在拦截后立即发送邮件时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4、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Fraud Victimization Among Older Chinese Living in Forest Town Areas
研究探讨了中国东北森林城镇群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面临的诈骗风险问题,背景源于中国东北地区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的双重叠加态势,这一人口结构变迁为老年人的社会适应带来了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多地接触并使用数字技术,这一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被诈骗的风险。
通过对森林城镇群的调查数据分析揭示了老年人诈骗的复杂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呈现出显著的曝露效应和学习效应。尽管上网老年人被诈骗接触的概率更高,但他们实际受骗的概率和经济损失反而相对较低。传统观点认为老年人完全是数字技术的弱势群体的观点,表明通过适当的学习和适应,老年人同样能够提升自身的数字安全意识。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影响老年人被诈骗的多维度因素。性别是一个显著的影响变量,女性老年人在面对诈骗时似乎更容易成为受害者。居住环境也起着关键作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由于信息获取和风险识别能力相对有限,更容易陷入诈骗陷阱。家庭结构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独居且缺乏子女日常联系的老年人显得更加脆弱。健康状况也被证明与诈骗风险密切相关,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更可能成为诈骗的目标。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是决定被诈骗可能性的关键变量。这不仅仅是智力问题,更涉及老年人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和适应能力。研究强调,尽管数字技术的使用会增加被诈骗接触的可能性,但通过持续学习和适应,老年人完全有能力提升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社会政策意义,它呼吁社会各界应该更加重视老年人的数字技能培训和持续教育。
关于结论,首先,应该针对性地加强对弱势老年群体的防诈骗教育,特别关注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群体。其次,要构建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家庭、社区和专业机构的协同,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安全保护。最后,研究呼吁继续推进老年人的数字化适 应性建设,将技术创新与社会关怀相结合,真正实现技术发展成果的包容性共享。
5、Financial Exploitation Prevention Among Older Adults With Dementia in Rural Michigan: A Pilot Random Control Trial
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症(ADRD)的老年人遭受虐待和忽视的比例很高,达到47%,远高于一般老年人群的10%。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密歇根州有约19万名老年ADRD患者和46.6万名家庭照顾者,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照护压力。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旨在开发并测试一个社区为基础的项目,以预防密歇根州农村地区患有认知障碍或痴呆的老年人遭受财务虐待和欺诈。研究希望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照顾者识别和应对财务虐待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一脆弱群体。
研究采用平行组设计,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一次性小组教育,干预组接受小组教育+个案管理。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与成人保护服务合作应对财务虐待的能力上有显著提高。这表明,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小组教育和个案管理,能够增强照顾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但在识别财务虐待、照顾者的态度、压力水平、痴呆知识和偏见等方面,两组之间并未发现显著差异。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疫情期间流失率较高等,但总体结果表明,教育培训可提高照顾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但需要更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改变照顾者的态度和减轻压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一特殊群体。
随后,前美国老年学会(GSA)主席Peter A. lichtenberg教授对五位发言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点评。他高度评价了基于中国老年人数据构建的金融诈骗风险预测模型,认为这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发现孤独感是最关键的风险因素。对于CHARLS数据分析揭示的中国老年人金融诈骗风险的复杂影响机制,Lichtenberg教授表示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险特征,并建议进一步探讨文化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针对美国大规模营销欺诈受害老年人的干预措施,Lichtenberg教授认为这种及时告知并提供防范材料的方式值得推广,能有效降低再次受害风险。关于中国东北森林城镇老年人数字时代诈骗风险特征的研究,他认为这为理解老年人数字技能与风险识别能力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针对密歇根州农村认知障碍老年人财务剥削的干预试点,Lichtenberg教授表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尝试,但由于样本量小等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验证干预效果,并建议关注照顾者的压力和态度变化。总的来说,Lichtenberg教授高度肯定了这些研究在老年人金融安全保护方面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方向。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围绕老年人金融安全保护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讨论。与会专家就老年人金融诈骗风险的影响因素、特定群体的受害特征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期间,学者们就诸多关键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如何评估美国大规模营销欺诈受害老年人干预措施对轻度受害者的适用性,如何更好地关注和支持照顾者以减轻其压力、改变态度,从而更有效地保护认知障碍老年人,以及在教育培训之外还有哪些创新性的干预措施值得探索和推广等。这些讨论不仅体现了与会专家对老年人金融安全问题的深入思考,也为未来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由于讨论热烈,仍有众多学者希望就相关议题深入交流,但受限于会议时间,部分讨论将在会后继续展开。相信通过此次研讨会的深入交流与碰撞,必将为推动老年人金融安全保护工作注入新的动力,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重要参考。至此,本次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
(司婉婉供稿)